糖豆人快速过关技巧
写了那么久头条,粉丝还是只有几个?我还该坚持下去吗?
写了那么久头条,粉丝还是只有几个?我还该坚持下去吗?
谢谢邀请,上网玩,打发时间而以,从不把当事业来做,有时间上头条学习的,
用一句话证明,年越过越没味了?
过年,这本该是一件欢天喜地、热热闹闹的事情。如今,倒生出一个“年越过越没味了”的艰难话题,好不叫人伤心!
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,节日之所以成其为节日,是因为它具有长期以来形成的、别的日子不可替代的特有文化符号。就以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春节这四大节日来说,在华夏传承文化中可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如今,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,反而使其文化内涵日益萎缩,人们每到过节更倍感焦虑,确实发人深思。
究其原因,其一,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,由于过去物质的匮乏,被赋予了过多的吃喝内容。这对于物质相对富足的今天而言,人们确实不用再以饱餐美食过节,来弥补平常生活的不足。再加上节前简单化、礼品化地炒作大战,节后又是让人忧心、作呕的其食品质量大爆光……使得人们对于过节的那份心情,日益淡化与落寞。
其二,传统中,逢年过节主要是喜庆团圆、寄托思念,邻里往来、走亲访友,人们借助节日使社群关系得以交往及升华,从中取得情感的慰藉和人性的满足。而今,一切社群关系已被社会资本的霸权逻辑所疏远,中秋月圆人难圆,春运更如动物迁徙般在全国艰难上演。同时,社会阶层的分化、贫富的差距日趋凸显,使得许多原有的社群关系名存实亡,每逢过节时的往来应酬,更显得无奈与尴尬。于是,人们多已无时、无力、无心来过好节日了。
其三,环保的禁然使节日少了些闹腾,安全的要求使祭祀少了些仪式,尤其是传统文化接力的断裂,导致一些民间传统艺术的渐趋没落、后继无人。因传统文化活动队伍的组建、场地经费的保障没有得到重视和提供,使节日文化的传承缺失了必要的载体。每当节日到来,需要人们展现节日文化内涵的时候,才发现多已失去了这种能力。
想来,这就是如今过节焦虚的主要原因。尤其是近些年来“洋节文化”的入侵,使人们心中又添了些堵,让年青的几代几乎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