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面积混凝土地面裂缝控制措施
混凝土路面出现较宽的路面裂缝如何处理?
混凝土路面出现较宽的路面裂缝如何处理?
专业说法,一般路面材料通常有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两种。你说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吧?出现裂缝要看原因,最常见的是下面两种:
1.面层太薄会出现结构裂缝,慢慢也会很宽。
2.地基出现沉降,也可能会导致裂缝。
还有很多其他原因,比如切缝不及时会有裂缝,时间长了也会开裂。未合理设置胀缝,或“白+白”出现的反射裂缝。
怎么修,要看原因。如果原因未解决,就是治标不治本,还会再坏的。
裂缝处理方法,一种灌注,但是不长久,还有一种就是做切割扩缝处理,然后直接填起来,这种方法虽然麻烦,但也是最长久的方法!
分析原因,具体情况具体处理!
排除下沉等质量问题,如果是通常收缩裂缝那么灌浆就可以了。
如果因基层质量问题出现的沉降裂缝,那么最好还是把出现问题的混凝土拆除,把基层重新处理后再次浇捣才是彻底解决的办法。如果只想处理表面问题,那么1.灌浆。2.切割凿除出裂缝部分混凝土,二次浇捣。
混凝土大面积网状裂缝的危害?
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危害及处理措施如下:
一、裂缝成因:
1、温度引起的裂缝
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,混凝土将发生变形,若变形遭到约束,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,因此产生的裂缝。如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很大,当混凝土因降温的收缩变形受到岩石地基或老混凝土垫层的约束时,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约束裂缝。骤然降温,水化热,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,混凝土骤冷骤热,内外温度不均,易出现裂缝。
2、荷载引起的裂缝
设计计算阶段,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漏算;计算模型不合理;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;荷载少算或漏算;使用阶段,超出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经过;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;结构安全系数不够。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;设计断面不足;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;结构刚度不足;构造处理不当;施工机具、材料堆放不合理;预制结构翻身、起吊、运输、安装不当,造成结构受力不合理;不按设计图纸施工,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,改变结构受力模式,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都是引起裂缝的原因。
3、收缩裂缝
在实际工程中,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。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,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(干缩)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。混凝土结硬以后,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,湿度逐步降低,混凝土体积减小的现象。由于混凝土表层的水分损失快,内部损失慢,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、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。
4、沉降裂缝
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,地质勘察精度不够、试验资料不准。在没有充分掌握地质情况就设计、施工,这是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。比如丘陵区或山岭区桥梁,勘察时钻孔间距太远,而地基岩面起伏又大,勘察报告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地质情况。
5、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
混凝土结构浇筑、构件制作、拆模、运输、堆放、拼装及吊装过程中,若施工工艺不合理、施工质量低劣,容易产生纵向的、横向的、斜向的、竖向的、水平的、表面的、深层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。混凝土振捣不密实、不均匀,出现蜂窝麻面、空洞,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。混凝土浇筑过快,混凝土流动性较低,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,硬化后沉实过大,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,既塑性收缩裂缝。混凝土搅拌、运输时间过长,使水分蒸发过多,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,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。
根据裂缝的宽度、深度及分布特点,对裂缝宽度在0.15mm以下且裂缝深度较浅的细小裂缝,采用涂刷封缝胶的方式进行表面封闭。对宽度大于0.15mm的裂缝,采用高压灌浆的方法进行处理,即将灌缝胶,通过钻孔埋设注浆嘴,用压力将其注入结构裂缝中,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。再于混凝土表面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补强加固